简述:
2021年11月,在中国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柬埔寨培训中心的课堂上,讲师正在向学员们讲授水轮机发电原理。 中
2021年11月,在中国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柬埔寨培训中心的课堂上,讲师正在向学员们讲授水轮机发电原理。 2021年9月,zfltkj.com,巨石埃及络纱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 2021年,在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机电一体总决赛上,一支参赛队伍正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设备验收前调试。 中国铁建在沙特阿拉伯运营的麦加轻轨项目。
中国华电供图
巨石埃及供图
中航国际供图
中国铁建供图
编写学习教材、开设培训课程、进行轮岗实践……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把培训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习新知识已经成为日常习惯”
本报记者 赵益普
“同学们,这个3D动画展示的是蜗壳引水室的内部构造,它的作用是将水流均匀导入水轮机,使机组运行平稳、高效。”在中国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柬埔寨培训中心的课堂上,讲师孙万良正在讲授水轮机发电原理。教室里,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的柬籍员工在认真听讲。
中国华电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项目,位于距离柬首都金边350公里的戈公省豆蔻山深处。自2021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额勒赛水电站已累计发电超73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柬埔寨一直以来的供电紧张状况。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本土化运营,2021年11月,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共建的培训中心在额勒赛水电站挂牌成立。根据水电站的工作特点,培训中心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1个月专业理论+1个月贴岗实习”的集中培训模式。在专业理论学习中,讲师们根据学员的岗位特点和理论水平,制定了由易到难的课程计划,涵盖电工基础、继电保护、水轮发电等内容。
对培训中心的中国讲师来说,语言不通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培训中心将教材全部翻译成柬语,并在课堂上配备了翻译。在教授较为抽象的内容时,培训中心还配备了3D影像和立体数字模型,以帮助学员加深理解。
柬埔寨小伙子阿照是水电站检修维护部高压班的一名检修工。入职后不久,他便主动报名参加了首批培训。“我学历不高又不会中文,去之前也担心自己什么都听不懂,但是上了几节课后就安心了,中国老师讲得非常生动,而且课堂上有实时翻译,再加上有很多立体数字模型,沟通完全不是问题。”阿照说,知识和技术是“共通的语言”,只要用心学,一定会有收获。
在贴岗实习中,培训中心选拔了水电站内13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内训师队伍,在不同岗位上为学员提供实践指导。为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动力,公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并施行岗位动态调整制度,许多学员因为培训期间表现优异而被调到了更加核心的岗位。
疫情防控期间,集中培训改为由内训师组织的日常培训。日常培训以实操为主,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则两三天,其理念是将技能学习渗透进日常工作中。水电站发电运行部值班员马卡告诉记者,每当电站来了新设备或者开始实行新的工艺流程,内训师都会组织大家统一学习培训,“培训中心带给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新知识已经成为日常习惯”。
2021年,培训中心在水电站共组织了440人次的柬籍员工日常培训,总时长达610个小时。随着柬埔寨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第二批集中培训也已重新启动。目前,水电站柬籍员工比例过半,且越来越多的柬籍员工开始走上技术岗位。“培训中心使本土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大幅提升,不仅为水电站发展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柬埔寨培养了一支水电人才队伍。”水电站总工程师张明说。
“中国企业为我们带来实惠和好处”
本报记者 黄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