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2004年11月4日,沈阳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委会给
2004年11月4日,沈阳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委会给予沈阳充满个性和诗意的颁奖词:“20世纪70年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成就了‘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虽然,几千根烟囱的轰然倒塌,让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经历了阵痛;虽然,数十万产业工人的艰难转型,让国企的发源地感受了改革的道远任重,但是,这座从来都不缺少实力的城市,正在用激情回应振兴,装备中国。”
“共和国工业长子”“共和国装备部”,这是沈阳这座城市独享的荣光。
“共和国工业长子”地位的奠定
为什么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长子”?
这是由沈阳在国家工业发展初期的价值与位置奠定的。
沈阳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接管的大工业城市。
194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接管这座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时,沈阳工业企业几乎成了废墟,看不见冒烟的烟囱,vixenmodel.com,厂房里到处是垃圾,整个工业处于瘫痪状态,恢复工业生产的任务异常艰巨。
沈阳工业的恢复早于全国
1948年11月,党中央决定,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军工生产,为支援全国解放提供保障。沈阳军管会接管了164个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将其收归国有并进行改造。恢复工业生产,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机械零件和各种器材。仅几个月,广大工人就献交了生产器材7.3万件。“叫工厂冒起烟来”成为最激越的时代口号,许多工人直接住到厂里,不分昼夜地清理厂区、检修设备,很快就有135个工厂恢复了生产。到1952年底,沈阳顺利完成恢复工业生产的历史任务,工业生产总值创造了历史新高。
沈阳第一机床厂装配车间正在包装该厂生产的165大型机床。
国家重点投资建设沈阳工业基地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把沈阳作为重点建设地区之一,进行了大规模的以机电工业为中心的基本建设。“一五”期间,国家用于沈阳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6.1亿元,比同一时期拨给上海、天津的资金分别多23.73%和53.04%。5年内建设项目1500个,平均每年施工项目近300个。在全国694个限额以上的项目中,沈阳有26个。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沈阳有6个。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沈阳在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方面的优势。
沈阳工业基地实力不凡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沈阳的工业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58年,沈阳市工业总产值达53.7亿元,占全省比重32.82%,占全国比重3.9%,是1952年的3.6倍。在全国的大城市中,沈阳工业居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天津),机械工业居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全市大小工厂2000多个,其中100多个是千人以上的大工厂。先进装备成了沈阳的“王牌”,全国哪里有重型装备,哪里就有“沈阳制造”。沈阳赢得了“中国歼击机的摇篮”“中国机床之乡”“全国变压器制造中心”等一系列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生产各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很多产业的产量占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半还多,很多技术成为首创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一举奠定了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和“共和国装备部”的历史地位。
“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风采
在加快沈阳工业基地建设的艰苦征程上,沈阳工人阶级中涌现出一大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奋斗不息、甘于奉献的模范人物。这些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种拼搏精神,那么一种激情的先进分子,是体现“共和国工业长子”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推动沈阳工业发展的精英力量。
点燃全国创造生产新纪录的火焰
全国劳动模范、沈阳第三机器厂工人赵国有,在1949年8月至12月连续创造加工一个塔轮的生产新纪录,把过去需要4个小时的定额标准缩短至50分钟。《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沈阳由此点燃了创造生产新纪录、迎接全国经济建设新高潮的火焰。全国劳动模范、沈阳第五机器厂工人马恒昌,发起建立的“马恒昌小组”,1951年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被授予全国模范小组。
全国唯一的模范工厂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三工厂迅速建立起工厂生产的正常秩序,创造了一套生产管理和党群工作的完整经验,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和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大量弾药支持。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五三工厂“模范工厂”称号,成为至今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会议、下发文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全国推广五三工厂创造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