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基因组所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成立于2021年,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成立于2021年,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支持建设。基因组所通过整合生物学和大数据科学,来认识与利用农业生物基因组,服务全球农业生产。为此,基因组所成立了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动物基因组、生态基因组、食品科学等研究中心和相关技术平台。基因组所的长期愿景是致力于通过颠覆性创新来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个性化食品供给体系,并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农民社会地位!
成立以来,基因组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指示精神,开展科研自主权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中国农科院现代院所改革的“试验田”,建立了由中国农科院与深圳市主管领导任共同理事长的理事会;组建了1000多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获批“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包括Science、Nature、Cell等顶级期刊在内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0多篇,以基因组设计育种育成国审、省审新品种30余个,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农业类科研院所第一名,多项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周光召基础科学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市市长奖”等奖励。
张新岩课题组介绍
张新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科院青年英才,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2021年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基因组所。近年来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重点开展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参与“优薯计划”攻关,致力于推动马铃薯生物学基础研究和育种栽培模式变革,同时从多层次开展作物基因组功能解析,探究作物基因组生态、基因组多样微环境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精准靶向机制。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Zhang, X.; Zhu, Y.; Liu, X.; Hong, X.; Xu, Y.; Zhu, P.; Shen, Y.; Wu, H.; Ji, Y.; Wen, X.; Zhang, C.; Zhao, Q.; Wang, Y.; Lu, J.; Guo, H.*; Suppression of endogenous gene silencing by bidirectional cytoplasmic RNA decay in Arabidopsis, Science, 2021, 348(6230): 120-3.
(2) Zhang, X.; Zhao, M.; McCarty, D.; Lisch, D.*; Transposable elements employ distinct integration strategies with respect to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s in eukaryotic genomes, Nucleic Acids Res, 2021, 48(12): 6685-6698.
(3) Zhang, X.; Chen, Y.; Lin, X.; Hong, X.; Zhu, Y.; Li, W.; He, W.; An, F.; Guo, H.*; 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1 is a key enzyme catalyzing cytokinin conversion from nucleobases to nucleotides in Arabidopsis, Mol Plant, 2021, 6(5): 1661-72.
(4) Zhang, X.; Guo, H.*; mRNA decay in plants: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matter, Curr Opin Plant Biol, 2021, 35: 138-144.
(5) Zhang, X.; Zhu, Y.; Wu, H.; Guo, H.*;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a double-edged sword, Sci China Life Sci, 2021, 59(3): 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