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表示,将带领更多种粮小户增产增收,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真没想到11年前的一次见面,总书记至今还能记得我。”谈及6月27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难掩内心激动之情。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表示,将带领更多种粮小户增产增收,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多次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
69 岁的徐淙祥是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2021年,他牵头成立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2021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徐淙祥牵头负责的现代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勉励徐淙祥继续努力,研发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6月28日,徐淙祥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里查看苗情。
11年过去了,徐淙祥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参与国家、省、市农业科研试验,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近200项,出色完成了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徐淙祥种植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近年来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连续多年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徐淙祥也被誉为安徽省“麦王”。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对我说,你搞农业科研取得了这么多成果,应该向总书记汇报汇报。”徐淙祥说,他当时就有了给总书记写信的念头。在信中,徐淙祥汇报了自己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要带动广大农户一起致富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书记单光辉告诉记者,得知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后,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总书记把我们种粮食的这些事记挂在心上,我们非常感动。”单光辉介绍,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张槐村7000多亩耕地已经流转了5000多亩,眼前已经夏种完毕,种上了大豆和玉米。
6月28日,徐淙祥在查看用于研究的小麦样品。
近年来,随着科技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的推进,gzx168.com,张槐村粮食产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徐淙祥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村的土地,在给予农民承包土地费用的同时,还在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一百多名村民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徐宗启是张槐村村民,也曾是该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残疾,儿子一度因贫困停学。近年来,在徐淙祥的帮助指导下,他大搞科学种田,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长。如今他家人均年收入由不足千元提高到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走上了致富路。
“我记得徐淙祥曾经说过,个人富不算富,周围的农户都要通过农业发家致富才行。”旧县镇农经站的刘强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自1997年来到旧县镇农经站工作,他就认识了种粮高手徐淙祥。 “我对徐淙祥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能力的种田大户,老百姓有种麦子、农药、技术等方面问题都会咨询他,他十分热情,不光把自己的田种好,还带动大家一起干。”
诀窍是“精心种科学管”
在刘强眼中,徐淙祥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高产田之所以取得丰收,离不开他将“养孩子”的精神运用到农业中。近年来,徐淙祥的合作社除了引进高产品种,还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丰8号” “太丰3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在全省广泛应用。1个月前,专家组对徐淙祥合作社试验田里的“阜航麦1号”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超过了811公斤。在合作社核心试验区里,像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系)已经超过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