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来到2022年,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正随着USB接口传输规格的升级得到长足发展,当下主流的USB3.2 Gen2正以10Gbps带宽提供
来到 2022 年,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正随着 USB 接口传输规格的升级得到长足发展,当下主流的 USB3.2 Gen2 正以 10Gbps 带宽提供传输速率,相比常规 U 盘、移动机械硬盘等品类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移动固态硬盘与 M.2 固态硬盘盒会成为目前最主流的高性能移动存储设备。
不过当前,USB4 还集中在 PC 主机、扩展坞、线材等方面的支持,距离在移动存储领域广泛应用还有一段时日,正如前文所说,当下主流移动存储设备普遍采用的是 USB3.2 Gen2 规格,在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迁移等应用场景下都具有不错的使用体验。但能够实现满速传输的移动固态硬盘往往在同容量下具有相对昂贵的价格,这时,M.2 固态硬盘与硬盘盒的组合就会成为一种更具性价比的方案。
最近我们就收到了一款由 Lexar 雷克沙推出的 E10 M.2 固态硬盘盒产品,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评测体验看看它的表现。
外观设计
不同于出厂即浑然一体的移动固态硬盘,多数硬盘盒出于拆卸、安装便利的需要,更多采用较为规整的外观设计,因此会产生一种 " 商务风 ",这款 E10 也是如此。它采用阳极氧化 + 喷砂 + 丝印工艺的铝合金外壳,并在雷克沙 Logo 一面设计有多条兼具美观与防滑功能的平直凹陷纹路,另一面则印有各类标识。硬盘盒整体标配硅胶保护套,包装内除硬盘盒本体、安装用螺丝刀外还附有 C to C&C to A 双 USB 线材,均为定制化编织短线,以适配硬盘盒内部一处线材收纳区域。
在硬盘盒的两端分别是接口区域与拆卸机构,前者拥有标准的 USB Type-C 接口与定制线材收纳槽,后者则可以通过按下面积较大的突起区域,并向内推动实现硬盘盒内部与外壳的分解。整体设计精巧,考虑到快拆能力与线材收纳部分后的尺寸也较为紧凑,能够适应各种便携性需求。
内构设计
如前文所述,快速拆下外壳后即可看到这款 E10 的大部分内构,首先是 M.2 固态硬盘位区域。雷克沙 E10 能够适配 2230/2242/2260/2280 四种主流规格的 SSD 产品,并且接口支持 M key 与 B+M key 两种引脚,这使它能够同时支持 M.2 NVMe 与 M.2 SATA 两种协议的 SSD 产品,让老硬盘也能继续发挥余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SATA 协议本身有着 6Gbps 的带宽上限,当下还是更建议大家使用性能更强的 NVMe 固态。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不同于其它更紧凑的 M.2 硬盘盒产品,雷克沙 E10 的 PCB 板设计十分宽松,且用料堪称豪华,采用 6 层 PCB 板 + 沉金工艺,以抗氧化性强的镍金镀层带来更加持久稳定的使用性能。它在整个硬盘位一面仅布置了接口、螺丝孔位与多条金属 + 孔位的散热区域,USB 桥接芯片与其他重要元器件则设计在 PCB 板背面,并分别在内部骨架预留了散热空间。桥接芯片选用瑞昱 RTL9210B,这是一块比较常用的双协议 USB 桥接芯片。
整体来看,雷克沙 E10 在内构方面的 " 豪华 " 程度也对得起它的售价,同时也以更宽松的内部设计适应芯片与 SSD 的散热需求。我们将其与笔者自购的一款 M.2 固态硬盘盒 PCB 部分进行对比,后者采用祥硕 ASM2362 桥接芯片,仅支持 NVMe 协议,在整体面积更小的同时双面均紧密排列了各种元件,也正因如此需要在芯片一面配备散热垫,而 SSD 则不作其它处理。
性能测试
我们知道,固态硬盘盒由于其 USB 桥接传输的特点,gzx168.com,tstdenver.com,传输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硬盘性能的同时,也在很多时候受到接口、线材规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评测的这款 Lexar 雷克沙 E10 固态硬盘盒采用了 USB 3.2 Gen2 规格的 Type-C 接口,因此需要在相同或更高规格的测试环境中才能展示其理论性能。
上一篇:助力机械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