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国家连续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鼓励多元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推动粮食收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国家连续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鼓励多元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推动粮食收储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各地国有粮食系统也迎来发展新机遇。位于山东省南部,因泉水腾涌而得名,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滕州,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素有“鲁南粮仓”之称。进入新时代,滕州再次迈出转型升级的新步伐,有效激发国有粮企发展动力、内生活力,提升了综合实力。
坚持“经营+”
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滕州市粮改的步伐一直在前进。近年来,滕州市政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坚持把粮食增产增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发展农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推广“订单粮食”,努力为种粮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粮食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仓储能力达45万吨;小麦年加工量120万吨,玉米年加工量190万吨。
——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推进小麦粉适度加工。适应畜牧养殖业发展新趋势,实施“粮改饲”项目,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发展绿色安全环保饲料产品。
——实施主食产业化示范创建工程。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主食配送中心和主食示范店创建活动。保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丰富花色品种,提高新、优、特产品比重,鼓励和支持个性化功能性主食产品。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新模式。
——采取“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加快粮食育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有机融合,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专项服务等方式延伸发展,实现种植基地化、粮源优质化,保障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
——发展粮食循环经济。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广“仓顶阳光工程”等新能源项目,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等副产物综合利用。
坚持“品牌+”
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近年来,滕州市积极探索“品牌+”发展策略,多措并举,加强粮油品牌竞争力,推动滕州农业产业进入品质更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鼓励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国有、集体、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场主体。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嘉禾粮油、新东谷面粉、高新面粉、百麦奇面粉、恒仁工贸等大企业由大到强发展,中小企业高、精、特、专发展。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主体之间合作融合,培育粮食产业化联合体。
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探索粮食企业参与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引导粮食企业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优质粮食种植,带动农民增收。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区域经营与合作,培育粮食领军企业(集团)。
组织粮食企业参与“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建设和“山东品牌中华行”活动,打造全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粮食产品。借助军粮供应平台,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军民融合能力。加大粮食产品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不断强化粮食产业化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战略的实施结出了硕果。一个个项目的推进,构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粮食供给结构,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更加安全、营养的产品体系,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目前,滕州以滕州市新东谷面粉有限公司、滕州市高新面粉有限公司、山东恒仁工贸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为主体,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滕州市百麦奇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加快推进全市粮食企业品牌建设。
坚持“创新+”
激发砥砺前行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提升了滕州市粮食人改革升级的信心和动力,实现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合作平台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