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产业链各主体由松散到紧密,产生聚焦效应、协同效应、放大效应,形成“产业共同体” ●“十四五”期间,湖南计划将工程机械培育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集群规模预计
●产业链各主体由松散到紧密,产生聚焦效应、协同效应、放大效应,形成“产业共同体”
●“十四五”期间,湖南计划将工程机械培育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集群规模预计达到5000亿元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具有世界影响力,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外部环境、运行逻辑悄然发生“链变”。以链长制为代表的产业链推进机制,正在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以求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胜出。
由大到强 链长制应运而生
作为当地支柱产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00多家。最新出炉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来自长沙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再度上榜,其中三一重工高居全球第四。
随着产品步入高端、市场迈向海外,工程机械产业链的一些短板开始凸显。中联重科供应链管理部部长王大彦说,一些高端液压件、传动件、主泵、底盘、发动机等零部件依赖国外,“高端核心零部件是下一步必须挑战的目标”。
市场的变化让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人士开始思考,光有“大”还不行,产业链必须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链长制应运而生:
政府部门高位推进。工程机械产业链被纳入湖南省重点培育的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省委书记挂帅担任工程机械产业链链长。长沙市聚焦工程机械产业链,组建产业链推进工作办公室,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greenofficecoffee.com,从链条招商、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全链条等系统谋划工程机械产业发展。
产业全景图、产业链招商地图、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曾在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挂职一年的龚志高,拿出几本厚厚的资料,里面的几张图密密麻麻地写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各种分析数据,堪称“行业宝典”。在龚志高看来,政府部门对行业了然于胸,服务产业链发展才能成竹在胸。
链主企业担当主力。主机厂是工程机械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其牵引作用不断增强。今年发布的《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对链主企业提出“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协作”等要求。以三一重工为例,这家企业面向供应商生态圈推出“卓越同行”改善项目,帮助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协会助力资源共享。2021年,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成立。作为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几家龙头主机企业负责人轮流担任轮值会长。目前,协会拥有会员单位200多家,发挥着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和行业监管作用,推动长沙工程机械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方面抢占先机。
由松到紧 形成产业共同体
在链长制助力下工程机械产业链各主体由松散到紧密,产生聚焦效应、协同效应、放大效应,形成产业共同体。
2021年12月,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的股东单位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长沙市国投集团、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等14家机构。
“几家主机企业坐到一起谈论技术,这在过去难以想象。”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振说。在他看来,这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由单打独斗到协同创新的标志性事件。
据了解,国重智联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供检测等公共服务、人才培育和共享、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攻关正在进行中。
随着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一些壁垒被逐渐打破。以最常见的螺栓螺帽为例,原来各家企业标准不一,一家企业用3厘米尺寸,另一家企业可能用3.1厘米,形成标准壁垒。2021年起,通过行业协会牵线,几家主机厂把各自配套企业的名单拿出来,开始制定相互认可的通用标准。
袁振说,工程机械设备是按时间赚钱,追求“人停机不停”。非核心易损件等零部件的通用化有助于提高配套水平,降低配套成本。客户可以实现零部件快速更换,提升产品竞争力。
与此同时,techonehomeinspection.com,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更加紧密。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大力推进“主配协同”,主机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不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三一重工智能制造总部副总监刘岩说,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过去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很多事情靠电话沟通,要么订单下多了导致库存增加,要么缺货。现在生产进度、库存、质量等数据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很好地解决了配套不协同、风险不可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