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4月7日上午,“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德阳市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走进大门,偌大的厂区内,一台伫立在道路左侧的大型转轮格外引人注意。
4月7日上午,“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德阳市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走进大门,偌大的厂区内,一台伫立在道路左侧的大型转轮格外引人注意。东方电机企业管理部部长武勇停下脚步向记者介绍:“这台退役水轮机转轮之前服役于四川龚嘴水电站,69ttt.com,直径5.5米,重102吨,是1972年由我们独立自主研发制造的。”
伫立在东方电机厂区大门入口不远处的退役转轮,曾服役于四川龚嘴水电站,2007年退役。
转轮,相当于整个机组的心脏,和这样的“巨物”面对面,小分队对“重装”一词有了更新的认识。
武勇边走边介绍:“同样是转轮,最新一代产品已经应用在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8台机组中,今年将正式投用。”言语里充满自豪。
转型升级,是小分队在德阳采访期间听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在国机重装、东汽、东电、东方风电等一批“国字号”企业带动下,近年来,德阳不断加大制造强市建设力度,重点推动五大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如何加快?记者走进生产车间寻找答案。
创新驱动 “制造”变“创造”占领市场
在武勇的带领下,小分队戴好安全帽走进厂区内的重跨车间。轰鸣的机械声中,记者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台“体型”更为巨大的转轮在缓缓旋转着。“这台转轮来自葛洲坝,因为运行濒临理论寿命期限,要给葛洲坝机组进行‘整体换装’,包括发电机定转子、水轮机导水机构和这个最重要的转轮。”东方电机水轮机分厂水轮机工艺操作员赵爽告诉记者,跟40年前相比,现在制造工艺上有重大的进步和突破。
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内,正在进行定子冲片生产。
提升的还有核心技术。“五年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东电制造’向‘东电创造’的转变。”走出重跨车间,步行至厂区内一片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公园外,红墙上的历史照片和雕塑记录着技术提升的节点:2021年11月6日,东方电机参与研发生产的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半转速汽轮发电机,成功通过厂内型式试验;2022年3月25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gaokaonet.cn,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基于这些成果,我们正在向打造水电等专项技术策源地努力。”武勇如是说。
技术创新的力量也体现在公司的经营指标中。武勇说:“过去五年,企业收入和新增订货都连续保持行业第一,特别是去年创下历史新高,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累计出口近20个国家,总量达1824万千瓦。”
作为德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东方电机稳步发展的背后,是德阳市建设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考量。截至目前,德阳的装备制造企业15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其中装备制造已经步入千亿级台阶。
数字化赋能 重装要变“轻”更要“清”
“重装”如何变“轻”?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东方电机厂区内的另一个生产车间里。
沿着穿插在厂区内的铁轨,步行约10分钟,小分队来到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相较重跨车间的“厚重”,这里的空间显得非常宽敞。从大门望向尽头,两侧的机械手臂在固定的姿态中来回舞动,传送带上,制作完成的定子冲片整齐摆放,被运输至作业线终点,等待无人驾驶车辆搬运。
“定子冲片是由硅钢卷切割而成,是发电机定子铁芯的核心部件之一。”东方电机冲剪分厂定子组组长成功介绍,得益于数字化的生产工艺,定子冲片的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以前生产一片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但是现在只需要4分钟,人均产出率能提高620%,产品不良率能下降20%,能源利用率能提高56.6%。”
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动机组转子吊装。
不止要变“轻”,更要变“清”,要实现这一目标,装备制造“新势力”不可或缺。